当前位置:首页  >>  新闻中心   >>  媒体报道

2020年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航空港实验区在新征程中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

来源:郑州日报 时间:2021-02-03 15:52

郑州航空港实验区1月29日传来好消息,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,该区经济社会逆势增长,实现“五大突破”: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,增长率约7.8%;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,增长18.5%,达4447亿元(海关网站数据),全省外贸占比持续保持60%以上;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;航空货运量突破60万吨,增长22.5%,达63.9万吨,货运量累计增速在全国主要机场中位居第一;跨境电商单量突破1亿单、货值突破100亿元,分别为1.39亿单、113.9亿元,连续5年实现翻番式增长。

艰难方显勇毅,磨砺始得玉成。告别不平凡的2020年,站在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的起跑线上,航空港实验区立足新发展阶段,秉承新发展理念,昂首阔步踏上新的征程,努力在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、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中,发挥更大作用,提供更强支撑。

res01_attpic_brief

不负重托 2020书写靓丽答卷

2020年,航空港实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建设“交通大枢纽、开放大门户、航空大都市”的发展目标,坚持走好“枢纽+开放”路子,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,强招商、抓项目、优环境,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,全区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发展,已成为全省融入全球循环和联通国内、国际“双循环”的重要节点。

夯实枢纽地位 国内、国际“双循环”重要节点初步建成

1月26日,“空中丝绸之路”中匈航空货运枢纽项目签约仪式举行,郑州机场将在欧洲首设海外货站,“空中丝路”将迎来新支点。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,郑州机场实现“双喜临门”,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,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,国际地区货运量和全货机航班量跃升至全国第5位,自2017年以来,客货运规模持续保持中部地区“双第一”。目前,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已启动建设,中原龙浩、中州航空两家本土航空公司投入运营,全球最大的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卡塔尔货航已入郑。

郑机城铁全线运营,郑州南站主体封顶,郑州城郊铁路已引入机场、郑州南站,“三纵两横”高速路网、“六横五纵”快速路网全部投用,一个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。从航空港实验区出发,可快速到达国内主要城市和全球主要经济体。

凸显门户地位 对外开放体系日臻完善

来自河南电子口岸公司的数据显示,2020年,航空港实验区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1.39亿单、货值达113.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91.72%、62.01%,跨境电商单量从2015年的74.6万单迅速上升到2020年的13933.81万单,业务量占郑州跨境综试区总量的比重从2015年的1.59%增至2020年的60.62%,连续5年实现翻番式增长,已成为郑州跨境综试区最为强劲的业务增长点。

目前,“1+1+7”口岸体系不断完善,新郑综保区实现封关“八连增”,全面实施“7×24”小时通关机制、“提前申报”通关模式,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2.4小时、0.05小时,分别是全国平均时效的5倍和49倍;口岸作业区到机场的进出口通关时效达到全国同期的27倍和29倍,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
探索实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、选择性征税、口岸作业区、电子口岸等一系列改革创新,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实现全覆盖。自实验区获批以来,全区进出口总额全省、全市占比持续保持在60%、80%以上,现已成为联通内陆地区与全球的重要门户。

开放带来产业 高端产业集聚初现规模

1月4日,在航空港实验区202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,普传物流基地(二期)、晶拓克拉合成钻石等15个总投资102.7亿元的项目集体开工,拉开了该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序幕。

res04_attpic_brief

近年来,航空港实验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,实施“长短结合、引育并重”的产业培育战略,全力推进产业培育,初步形成“高端引领、多点支撑”的发展态势。2020年,全区新签约项目51个,总投资826.7亿元,其中,世界500强项目6个,国内500强项目3个。全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稳步扩容,累计200余家企业入驻,正在形成“研发、核心制造”在航空港实验区、“配套、零部件生产”在全省布局的良性互动局面

大宗商品贸易额呈现暴发式增长,截至2020年底,郑州兴瑞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园区已入驻中小微企业67家(均在园区内注册和营业),累计贸易量近2200亿元。富士康产能逐年扩大,生物医药产业已有美泰宝、鸿运华宁等龙头企业,半导体产业已有东微电子、光力科技、合晶单晶硅等龙头企业,新基建已有合众思壮北斗导航产业园、视博电子、中移动产业园等龙头企业。

创新激发活力 国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

2020年12月30日,在省人社厅举办的2020年河南省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上,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“这将为我们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、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助力。”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航空港辐射区正式获批,全区首只创投基金设立,建成“双创”综合体超过300万平方米,省、市级研发平台103家,高新技术企业55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02家。

豫沪合作科技城建设方案已确定,打造豫沪合作的主要承载平台。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》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。“人力资源蓄水池”项目建设进入软件开发阶段,已成为河南籍人才回乡创业的基地。

在全省率先实施“三证一章”“五单一网”“电子营业执照”“独任登记制”“企业名称网上自主核准”等改革。尤其是去年以来,以疫情防控倒逼“放管服”改革,“一网通办”率由28.45%提升至88.27%,“一件事”由0项提升至340项,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占比100%、“不见面审批”事项占比93.09%、行政许可事项“即办件”占比40.74%。

实干扮靓城市 航空新城面貌日新月异

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快速提升,全区建成区已达100.86平方公里,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,区内道路通车里程超过500公里,铺设供水、电力排管、燃气等管网合计超过100公里。

累计建成省立医院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等各类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,初步形成“15分钟就医圈”。

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、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两所高校开始招生,建成投用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南校区、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学校等一批中小学,有效推动了教育资源优质化、均衡化。

园博园、双鹤湖、苑陵故城、梅河、兰河等一大批公园、水系建成投用,绿化面积超过3200万平方米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%。

新建停车场33处,停车位12598个,有效解决停车难、乱停车问题。

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两大核心板块已完成规划设计,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,一座国际现代、生态宜居的航空新城正在快速崛起。

擘画未来 2021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
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紧扣国内、国际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站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中部崛起、中原更加出彩,坚定不移走好“枢纽+开放”路子,加快建设交通大枢纽、开放大门户、航空大都市,以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。

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生命线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锁定长三角、大湾区、京津冀等产业集聚、技术领先区域,锁定一批世界500强、国内500强、行业20强龙头企业,强化产业链招商,打造产业生态。特别是紧盯富士康产业链,全力推进富士康产业链招商,加速其在郑州集聚。重点抓好安图生物、宇通汽车、卫华机械等一批投资30亿元项目。

坚持以开放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,全面融入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。坚持走好“枢纽+开放”路子,进一步叠加放大“空铁联运”枢纽体系和“1+1+7”口岸体系综合优势;深入研究服务贸易、转口贸易政策,推进流程、规制、标准、机制等创新,着力打造国内、国际“双循环”重要节点。

高水平谋划引进一批国际体育、教育、医疗及休闲娱乐设施,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。

持续提升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水平,科学用好产业发展基金,加快推进“人力资源蓄水池”项目建设,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。

res10_attpic_brief

坚持以国际化为标准,加快打造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城。加快推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两个市级核心板块建设,同步谋划支撑核心板块的主导产业项目,提前做好土地征迁、收储、出让等工作。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,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,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。

创新城市片区开发模式,初步谋划将航空港实验区划分为“中部、北部、南部”三个片区,分区负责综合开发建设,科学、有序推进城市建设高品质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航空城。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,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,以保就业、稳就业促增收,加快实现“全面小康”向“美好生活”转变。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,稳步提高保障水平。持续探索多元化办学办医新模式,加快引进一批优质文教卫体项目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。

“下一步,航空港实验区将紧扣国内、国际‘双循环’新发展格局,坚定不移走好‘枢纽+开放’路子,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,加快建设交通大枢纽、开放大门户、航空大都市,全力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副城,以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。”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说。(文/聂春洁 杨宇 图/刘畅 马国樑)